首页 > 法律是什么

何为儒 何为法!

2020-01-07 A- A+

  何为儒 何为法!

  先秦百家争鸣。秦朝时期法家占有优势。此后历朝历代均是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但是?我认为儒术只是一种奴才学说?对社会并无指导意义?并无多少闪光之处。要讲道德规范?儒家不如墨家?要讲社会约束力和建立平等社会?儒家不如法家。而在儒家思想站统治地位的时候?儒家的学者学者一直在片面的、极端的、歪曲法家思想?甚至将秦朝的灭亡谴责于法家?这是完全错误的?所以我写这篇文章。 第一?儒家思想的本质 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还有他们职业的原初性质?即术士。 但是?儒者中的很多人并不甘心做这种社会地位低下的职业?他们渴望进入政府机构?成为专门的典礼官?有的则希望成为君子儒?辅佐君主。所以?孔子才有了对弟子们的告诫?“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女?通假字?通“汝”?他希望弟子们勤奋努力?超越原来他这种低下的职位状况。 ‘儒‘这一名词的最早记载应该是在《论语·雍也》。孔子在这告诫他最得意的学生子夏说?要当就当‘君子儒‘?千万不要当‘小人儒‘。可见?儒名的起源应该在孔子之前。因为到了孔子时?儒这一阶层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形成‘君子儒‘与‘小人儒‘两种派别。 孔子的的祖先是殷商的贵族?到孔子时?他的家族已经没落?由于孔子少年丧父?家境凄凉?所以?早年不仅得到严格的生活锻炼?而且也有机会继承殷商遗民中儒者世代相传的贱民职业?帮人主持丧葬礼仪。 早年的艰辛生活使孔子早熟起来?在十五岁左右?他就立志苦学?想用个人的奋斗来改变当时自己的“小人儒”的地位?游说列国应该是最好的印证?。到了晚年?孔子将精力主要用在了培养弟子?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上加上此前周游列国时的收徒讲学?最终使孔子学派日益壮大?“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终于开创了儒家学派。 ★★这种由衷的想侍奉君王当“君子儒”?不想服务大众百姓做“小人儒”的想法?最终结果就是导致了奴才思想的产生。儒家就是要求臣民对君王的“忠孝”?就是要求守“礼治”?讲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同时儒家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口号。大家试想一下?民为贵却不能礼?君王为轻?但君王的下属官员均享有特权。。。。。。。但是儒家学说很能迎合统治者?所以代代君王都爱用。每个朝代都用儒学及儒家弟子?但每个朝代都无法避免陷入“暴政”?被人推翻后又建立儒家的“仁政”的命运?这样周而复始。儒家虽然有自己的政治口号?但多数矛盾并有抄袭之嫌?其本质目的就是要“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第二?谈谈法家 长期以来?法家及法家思想被儒派歪曲丑化 ?比如“恶法亦法”、“以刑去刑”等。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看?“恶法亦法”不过是严格的执行生效的法律?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严格执行法律?至少人人都平等的?比“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好很多。 法家“不法古?不循今”的观点认为?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实事求是?这很好很正确呀。 当然法家有不足?但对几千年前的法家来讲?也不是什么大错。法家极力主张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但大家总不会苛求秦代的法家就创造出我们今天的民主法治的思想吧?君主集权换成民主法治?法家思想对我们今天仍很适用。但儒家如何对待君主集权呢?虽然儒家反对法家?要行“仁政”?可是历代的皇帝都像秦始皇那样集权?没有听见那个儒家讲皇帝不该集权吧?儒家还为这些皇帝们大肆宣传“君为臣纲”?因为这些皇帝让儒家当了“君子儒”?当了官。 法家提倡“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儒家的“仁政”就可以包含在法家的术里面。纵观历史长河?帝王行仁政?的确是在使用“术”。

  我们看看先秦法家的主要思想?
1、反对礼制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
2、法律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3、“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4、“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5、“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6、主张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这点应注意?在秦一统六国?天下人心涣散?各国贵族伺机作乱时有积极意义?但后来意义不大? 第三?谈谈秦朝 谈论法家和儒家?不可不谈秦朝和始皇帝。 很多人认为秦朝的灭亡在于不实行儒家仁政?行了法家的暴政?“恶法亦法”?秦始皇是暴君?“焚书坑儒”等等。其实秦朝和秦始皇经后世儒家之口?背负了太多的骂名。有兴趣大家看看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可以了解真相?了解了真相再回头看看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假象。 秦始皇几次大规模迁徙上万户民众?但都给与了免除10 多年赋税和徭役的优惠。 修阿房宫?《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受过宫刑、徒刑的七十多万人?分别被派去修建阿房宫?有的去营建骊山为此迁徙三万家到骊邑?五万家到云阳?都免除十年的赋税和徭役。” 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咸阳宫摆设酒宴?七十位博士上前献酒颂祝寿辞。博士齐人淳于越上前说?‘我听说殷朝、周朝统治天下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功臣?给自己当作辅佐。如今陛下拥有天下?而您的子弟却是平民百姓?一旦出现象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佐?靠谁来救援呢?凡事不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还没有听说过。刚才周青臣又当面阿谀?以致加重陛下的过失这不是忠臣。‘始皇把他们的意见下交群臣议论。丞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可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治理好了?这并不是他们故意要彼此相反?而是由于时代变了?情况不同了。现在陛下开创了大业?建立起万世不朽之功?这本来就不是愚陋的儒生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所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事哪里值得取法呢?从前诸侯并起纷争?才大量招揽游说之士。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陛下一人?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禁。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丞相李斯冒死罪进言?古代天下散乱没有人能够统一?所以诸侯并起?说话都是称引古人为害当今?矫饰虚言挠乱名实人们只欣赏自己私下所学的知识?指责朝廷所建立的制度。当今皇帝已统一天下?分辨是非黑白一切决定于至尊皇帝一人。可是私学却一起非议法令?教化人们一听说有命令下达?就各根据自己所学加以议论?入朝就在心里指责?出朝就去街巷谈议?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以求取名利?追求奇异说法以抬高自己?在民众当中带头制造谤言。象这样却不禁止?在上面君主威势就会下降?在下面朋党的势力就会形成。臣以为禁止这些是合适的。我请求让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焚毁。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天下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都送到地方官那里去一起烧掉。有敢在一块儿谈议《诗》、《书》的处以死刑示众借古非今的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以同罪论处。命令下达三十天仍不烧书的处以脸上刺字的黥刑?处以城旦之刑四年?发配边疆?白天防寇?夜晚筑城。所不取缔的是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秦始皇下诏说?‘可以。 ‘ 坑儒?侯生、卢生为秦始皇炼长生不老之药?徐福要了 3 千童男女去蓬莱岛找仙丹花费数以万计?秦始皇尊重他们赏赐十分优厚。?今天我们很容易了解炼长生药是不可能的侯生、卢生等不过是骗子?秦法规定?一个方士不能兼有两种方术?如果方术不能应验?就要处死。侯生、卢生心中明白根本没有仙药?就逃跑了?并反口诬蔑秦始皇“始皇为人?天性粗暴凶狠?自以为是?他出身诸侯?兼并天下?不能为他去找仙药。”始皇派人审查?460多人牵连其中?被活埋。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