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纵横 > 土地拆迁

农村土地人地失衡怪现象如何解决

2022-04-28 A- A+

  目前,随着国内各个地区人口的变化,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人地失衡”的现象,这也和一些村镇平时省事不作为有关,土地长期以来缺乏调整,影响了人均占地,土地的使用面积和每一户人口的数量不成正比,甚至出现“活人无地,死人有田”的怪现象,那么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1.人均占地失衡的原因

  在农村,土地承包的周期已经在新的《土地管理法》中明确提出,对于二轮土地的承包周期要延长30年,因此有的村子还在奉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老原则。如此一来,新增的人口,直到2057年也无法分到土地,对于已经逝去的农村人口,却仍然占有土地的使用权。考虑到如今农村的土地也在升值,一些基建项目的征用,可以让广大农民得到部分利益,那么,土地分配的不均衡就必然导致矛盾的增加。

  而且现在的农村也并非每个人都有土地,从土地包产到户来看,农村土地原则上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按户分按人口分的同时,新增人口的土地分配便成了一大难题。毕竟婴儿的出生没有固定的时间,也就是每个月都有可能有新增人口,而且婴儿分娩的健康状态也是影响土地分配的一个因素。这样很多村子很难根据人口的流动和变更及时进行土地调整,这也导致一些农户永远都是那一亩三分地,不管自家的人口多与少。

  农村土地的征用也使得一些农民成为无地农民,对于那些土地被征用的农民,村集体并没有进行土地再分配。更何况,现在很多市民也在争取土地承包权。由于现在的城镇化建设已经对农村耕地进行了侵占,一些进城落户的农户,即便在成为市民之后,根据政策还继续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利,这又进一步压缩了农村土地的空间。

  2.土地及时调整的关键

  如今,农村土地的分配已经不能再采取一劳永逸的方法,即便是农业生产也要趋向于规模化和现代化。而这种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会阻挠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对于这一问题,有些地区的农村已经开始尝试,在村集体的基础上,定期对土地进行调整,也就是所谓的“大稳定,小调整”。

  在土地调整的过程中,只需解决好一个问题,那便是农村机动用地和预留地的管理和分配。许多农村地区在以前土地承包权划分的时候,就已经根据规定预留一部分耕地作为机动地,这也是考虑了集体人口数量的。即便是土地承包周期长达30年,对于那些失去土地或人均土地不足的农户,必要的时候仍然可以通过机动地来进行补偿。而农村去世人口所占有的土地,可划分为自由耕地。村子每隔五年或者十年需要对村里的自由耕地进行统计,对于那些无人耕种或使用的土地,必要的时候要及时收回。

  这种调整主要是针对农户的添丁增口,或者婚丧嫁娶。对于那些已经将户籍向外迁移的农村人口以及逝去的人员,村子都会主动将其占有的土地收回,这对于保证土地资源的分配来说是比较合理的。对于这种土地管理模式的村子,基本上能够做到现有的村民,拥有足够的土地。

  但是在一些土地分配的细节上面,也难免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只要这种问题不太明显,也暂时不会引起太大的矛盾,毕竟大家都有土地。而在集体拥有土地资源较为稳定的基础上,一些农村的公共基础建设和农业生产也会进行得比较顺利,即便是基础设施的维护,也能够做到平均分配。

  3.村子应发挥管理作用

  尽管土地的及时调整是目前处理农村土地纠纷的最有效也是最合理的办法,但是这样的办法必须要有效落实。当下,一些村干部并没有主动落实土地调整办法,甚至有的人从中谋私,甚至无视国家的相关规定。比如土地调整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农村的“机动地”,这也是村里的闲置或者灵活用地,当村集体处理机动地的时候,村委以及村干部面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时候,究竟能不能把握好分寸,这也是农村土地调整的一个关键点。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私信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