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民权利 > 农民天地 > 贫困山区

贫困山区市场化的培育与发展

2017-06-05 A- A+

  贫困山区经济如何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贫困山区培植良好的发展机制,推进贫困山区经济持续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4.jpg

贫困山区

  一、走市场化道路是拉动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贫困山区之所以长期陷于贫困,人们关注更多的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环境恶劣和自然资源短缺;二是资金短缺和人口素质低。鉴于这一认识,政府有计划的扶贫行动更多力气花在改变自然环境、注入农产品开发资金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方面,这些措施不可谓不必要。但是,在这几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过程中反映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投资效率不高。扶贫一开始就被认为是政府的一种非市场行为,造成了只讲公平不讲效率、只问生产不讲销售、只强调开发不考虑市场,结果要么该开发的产品没有开发出来,要么开发的产品变不了商品,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脱贫的出路问题。笔者认为:如果不从战略上改变扶贫方式,应用市场机制,即便投资力度再加大,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调节的作用与力度日益加深,范围日趋扩大,贫困山区市场化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缓解贫困的首要问题。

  二、贫困山区市场化培育与发展的现实困难

  (一)市场观念淡薄,思想不够解放,对外开放意识较弱。贫困山区所在地的县(区)、乡(镇)政府大都思想解放程度不高,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把扶贫攻坚仅仅定位于政府行为范围内,仅仅满足于加大投资力度,没有注意应用市场行为的思路。另一方面,贫困山区对外开放意识较弱,投资环境不优,经济外向度较低,导致山区农村市场培育与发展严重滞后。

  (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不强,市场信息不灵,风险很大。

  (三)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很低。临沧贫困山区多数是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很低,多年来形成的依赖性和惰性思想,使他们难以形成组织观念和共识,加之贫困山区农户零星分散,缺乏集中经营的前提条件,以户为单位的家庭经营基本满足于自给自足,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低,停留在产品而非商品的水平上;同时,由于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等限制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使得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更低。

  (四)农业产业化严重滞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市场化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推进农业市场化。但是贫困地区,特别是山区的农业产业化尚未最终建立,产业结构单一,与一般的农村地区相比都显得严重滞后,市场规则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农户还没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无疑加大了贫困地区农业市场化的难度。

  (五)贫困山区农村城镇化水平低,更谈不上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水平是贫困山区市场化培育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贫困山区的集镇化水平低,形不成一定的农村集贸市场,农产品卖不出去,农民增加收入、农村经济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近几年来,虽然山区农村小城镇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无论建设规模和速度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造成了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六)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相对滞后。临沧许多贫困山区农村还没有真正解决好“三通”问题,天干通,雨季阻,农产品运不出去,变不成商品。另外,在贫困山区市场化培育与发展中,还受到诸如贫困地区传统支柱产业基础还不十分牢固、后续产业较弱、骨干企业不多、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较差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发展山区农村经济,应该立足于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山区农村市场化的现实困难,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切实可行的策略。

  三、加快市场化培育,拉动贫困山区经济发展

  要在贫困山区培植良好的发展机制,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的选择和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引入市场机制。

  (一)引入市场机制,首要的任务是在贫困山区广泛传播市场的观念。要贯彻“治贫先治愚”的原则,让贫困人口接受、认同并采纳市场的意识,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贫困山区人口对市场观念的认识有一个渐进和适应的过程,要通过对脱贫致富道理的讲解和形象的对比宣传让贫困人口树立起符合时代的新思想,逐渐接受市场化观念,培养市场化价值取向,树立起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勇于求新求变。

  (二)应当把扶贫投资的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结合起来。政府一方面要不断加大扶贫力度,继续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三通”;另一方面,要逐渐把扶贫的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创造条件,使在大市场背景下,商业主体愿意去贫困地区投资或扩大对贫困山区农产品的需求。三是加强农村集贸市场和区域性配送中心建设,抓好城乡市场网络工程建设,培育一批农产品批发龙头企业,扩大农家店商品经营和服务范围。

  (三)以扩大农产品需求为手段,用需求拉动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来缓解贫困。现在的贫困县大部分以农业为主或是纯农业县,要彻底改变贫困山区经济状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建立新型的市场化反贫困机制,才能解决“饱而复饥,温而复寒”的状况。必须转变消费观念,扩大城镇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四)以降低交易费用,改善交易效率,提高分工水平为目标,进行市场化制度变革。贫困山区囿于环境,其从事交易所需要的交易费用较高,如运输费用高,加工成本高,融资成本高以及其他人为的费用高,使其竞争力弱,进入市场壁垒高,导致交易效率低,从而形成一种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因此,必须降低交易费用以提高改善贫困山区的交易效率和分工水平,进行市场化制度改革。政府应把扶贫资金的一部分用于提供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降低加工成本、降低运输费用等,使贫困山区的产品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五)以改变和改善投资环境为诱导,吸引商业化投资,发展贫困山区经济。贫困山区大多投资环境十分恶劣,政府要优先考虑改善投资环境,建设一批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使投资商有“立足”之地;另一方面,在目前情况下,可考虑在贫困山区设立农产品市场特区,以吸引各种商业投资,包括外资参加的返贫行动;政府可通过放宽政策,广开资金筹集渠道,通过资金、设备、专利、人才、技术等入股方式,在贫困山区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

  (六)以农产品市场化为突破口,在贫困山区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来促进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一是要培养有地区特色和优势的主导产业,政府要全方位强化引导,组织和扶持力度,建设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化、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基地,走“市场牵龙头(企业),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路子。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多种经营水平,同时加快高科技、高附加值农业新品种的培养、引进和推广,增强科技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先导作用,把农业区划逐步引入集约化、市场化的轨道,使农产品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三是要抓住“农产品转向买方市场”的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发展市场农业。

  运用市场机制在贫困山区培育市场,重塑贫困山区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农产品市场的需求,拉动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临沧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作者:李林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