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文集 > 专家文集 > 米健文集

什么样的文化伴随中国崛起?

2017-01-19米健 A- A+

  什么样的文化伴随中国崛起?

  前不久,国内知识界曾围绕《大国的崛起》这部影片展开了很热烈的讨论,同时它也引起了西方一些国家的关注,特别令一些大国愈加警觉。应该说,这部史论影片所阐释的命题无疑具有相当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但这部影片的得失,如这部影片的题材选择,资料发掘,分析深度和角度,其实都颇有余地。其中大国崛起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支撑,制度制约与促进,虽有发掘,但似乎并不充分、深刻。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这部影片性质的局限,使得它不可能完全彻底地展开和深入。

  据说《大国的崛起》这部影片的拍摄是有一定政治背景的,对此我们可以不去考虑。关键是这部影片的确提出并试图阐释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颇有现实意义的命题,即大国是怎样崛起的。毫无疑问,历史上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兴盛不是简单地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的,它需要各种条件,若用中国古人的话概括,可能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当然,何谓天时?何谓地利?何谓人和?这肯定又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和演绎。但不管怎样,有一个条件是不可或缺的,即支撑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及其传统。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最终要有一个文化上的解释。一个没有文化解释的崛起,不能说是真正的崛起,只能说是一个偶然或际遇。当然,一个历史的偶然或际遇,在人们的努力或奋争下,也有可能渐渐转化为一种必然和崛起。那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上的奇迹般发展,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迅速地提高,是否为真的崛起呢?就我个人而言,我宁愿将其看作是崛起,或者是正在开始崛起,而不是将其视作一种偶然的历史际遇。改革开放将近三十年了,虽然我们这期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曲折坎坷,虽然我们现在仍然面临着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回过头来看,中国这些年来毕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毕竟处在历史上数百年从来没有过的兴盛时期,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发展兴盛的势头仍然生机勃勃,潜力无限,从而让全世界强烈地感到一头长睡不醒的东方雄狮正在醒来。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西方世界有人曾不止一次地预言中国的衰落和崩溃,而历史事实表明,中国不仅没有衰落和崩溃,相反,倒是克服了一次次的危机,度过一次次难关,经过风风雨雨后终于走进了一个历史上少有的兴盛时期。我认为,无论如何,总该对这种历史和现实给予一个文化上的说明,即对于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从文化上给予一个交待或解释?我以为,这是每一个有社会责任心和民族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必须认真思考并且给出答案的问题。

  文化是什么?对此,我国知识界在改革开放后不久曾经有过热烈的讨论,答案多种多样。在此,我愿意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种影响和支配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认识方式和意识构成,它是一种思想方式和精神境界,是一种有推动力和制动力的传统。一个社会、民族和国家,必然要有一种能够表征其思想方式和精神境界的文化。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曾经有过强盛和辉煌,但也有过衰落和失败。西方人过去和现在对中国一直有着许多尖锐的批评,我们国人自己过去和现在也不断自我反省,但有一点是明确无疑的,即谁也不会说中国没有文化。相反,都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丰富。可是,为什么我们在拥有同样一种深厚悠久文化的情况下却又经常有完全不同的历史境遇呢?远的不说,就说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的 160 多年里,中国为什么经历了如此不同的历史时期?她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为什么如此不同?是文化内容不同,抑或是历史际遇不同?更近一些说,改革开放以来不到三十年中国较之以往的几十年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这期间中国的文化是否也发生了同样巨大的变化呢?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设问,我去年到德国讲学时有意识地开设了一门课,即“中国文化在当今和未来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其中,我尝试讲了中国文化的定位、中国文化的特征、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向心力和整合力,最后讲了中国文化对未来世界文化应该能够做出的贡献。可惜我究竟不是文化学的专家,这方面的思考肯定有局限。我讲这个话题,除了上面所说的理由外,还有一个某种程度上是我个人的理由。 1989 年我在法兰克福,当时所在的一家大公司老板曾非常客气地请我作一个报告,题目是“中国饮食文化对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这自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但显然已经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所以当时只能婉言谢绝。我觉得当时欠了他们一个文化债。据说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财会税务咨询公司了。此外,大概七八年前,一位和我相交多年的德国朋友在和我讨论文化问题时很认真地问我,中华文明究竟能给世界文明带来什么东西,做出什么贡献?他说,德国有音乐、哲学可以称道,中国呢?这是一个令我很不愉快的问题,但他是有道理的。这的确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在此之前我真的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当时只是简单地提及儒家文化和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医等一些非常表面的文化现象,但自知不是深刻满意的答复。这样,我又欠了一个文化债。所以,这次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一方面是想解自己的困惑,另一方面也确实有还债的动机。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已五千余年。可什么是中国文化?我的理解是:中国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体,儒、道、释为主要思想基础,吸纳和融合众多不同思想文化和民族文化演进发展而成的一种多元集成文化。儒家主要讲人,讲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即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立身立世立业立功的思想;道家主要讲自然,讲自然的无限与包容,讲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立生立命立天立地的思想;释家主要是讲来世,是用轮回的方法讲今生与来世的关系,讲动与静、实与空、生与死、善与恶的关系,是立心立名立往立来的思想。考察中国的历史文化,尽管还可举出许多种文化因素,但总的来看,主导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文化内涵其实主要是这三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替补,相互促进,构成了丰富多彩变化万端魅力无穷生命无限的中国文化状态。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没有中国文化这样丰富深厚。中国文化历经几千年而不衰,作为最古老文明之一,她至今仍然呈现着勃勃生气,而许多和她同时期甚至在其后产生的古代文明却早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湮没,这里面必然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看不到这点,那就无法读懂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生存至今,不仅因为她比世界上所有其他文化都更丰富深厚,而且还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有的特征。和西方文化相比较,中国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中国文化是一种人的文化,而不是物的文化。第二,中国文化是一种统一文化,而不是对立文化。具体说,人与自然的统一、民族与国家的统一、国与家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第三,中国文化是一种行为文化,而不是创造文化。第四,中国文化是一种义务文化,而不是一种权利文化。第五,中国文化是农业文化,而不是商业文化。以上特征,一方面形成中国文化的优点,另一方面也构成中国文化的弱点。但是,中国文化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生命力,所以有放之四海而归一的向心力,所以有普天之下而吸纳的整合力,某种程度上又取决于中国文化的上述特征。其实,从本质上看,中国文化本身是一种天下文化、包容文化、开放文化和多元文化,同时,她还是一种和谐和平的文化。正因如此,她实际上具有一种世界文化的基本特质。我想,如果未来世界将要培植和生成一种世界文化,那么中国文化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模式。由此而言,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鼓吹的全球化,恰恰可以在中国文化中寻求到思想基础。

  说了上面一些话,无非就是想表明这样一种看法,即如果我们真的要迎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那么必须从现在起就从思想上做些准备,即如何对中国的崛起作文化上的阐释。但是,最近几十年来,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学者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有些偏颇,甚至将中国的发展进步与传统文化对立起来。例如,许多人动不动就贬斥儒家思想,将它批的一塌糊涂。然而,依我个人见解,它实在是一种我们至今没有摆脱,今后也不可能摆脱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境界。中国文化如果不讲儒、道、释,那讲什么?我认为,否定自身文化的民族,实际就意味着对民族自身的否定。近年中国政府开始在西方一些国家陆续建立孔子学院,这其实体现了一种很好的文化意识。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国文化从来就是一种开放的、包容的多元文化集合体,她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应该如此。所以,她不应拒绝接受新的文化元素,如西方文化中具有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元素。总之,未来中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在中国既有文化的基础上去解释。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