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纵横 > 刑事辩护

故意杀人罪的5种情形,别和过失致死混为一谈

2020-03-04 A- A+

  杀人,指非法剥夺对方生命权,是一种恶劣且严重的行为,应该受到刑罚;过失杀人与故意杀人,虽然都是剥夺了他人生命权,但因其定义不同、性质不同,受到的刑罚也不一样。

  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非预谋的杀人、是由于行为人的疏忽造成了杀人的后果,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而故意杀人,则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是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是我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相关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则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此可见,虽然都是致人死亡,但过失和故意在量刑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当事人的致人死亡的行为到底是过失致人死亡还是故意杀人,不是由当事人说了算的,在实际判决中,存在很多犯罪嫌疑人企图将自己的故意杀人掩饰为过失杀人的情况,并不是一句“本意不是致人死亡”就可以决定为过失杀人的。我国法律将以下5种情况定为故意杀人罪的情形,不接受过失杀人的解释:

  1、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

  2、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致人死亡的;

  3、虐待被监管人致人死亡的;

  4、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的;

  5、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

  以上5种情况,虽然行为人可以说自己本意不是致对方死亡,但其行为初衷已经不合法,伤人或杀人的行为是出于本意。至于后果,因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也就是说,故意杀人罪并非是要被害人死亡才可以定义,只要行为人有这个故意伤害(杀害)的意图就可以定罪;并且,故意杀人罪不是说要实施暴力到受害人生命最后一刻,并非是说其行为直接导致受害人的死亡才可以定罪,因加害人的行为导致受害人有生命危险,加害人又没有采取有效急救行为的,也是故意杀人罪。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